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「我們叫逗可可,是不是要有可可口味的可麗露?」
「已經有兩款擠巧克力餡(抹茶白巧、伯爵茶)的可麗露,再用可可+巧克力餡也太無聊。」
「還是類似杏仁碎片,在麵糊中加入可可豆碎粒,咬起來脆脆的,而且是倒著吃也很有趣。」
於是新口味【可可碎粒可麗露】就這樣誕生了。
▲ ▲ ▲
可可樹上長出來的可可果,外型有點像木瓜,從中取出的可可豆經過發酵、曝曬、烘烤等製程而成為可可粉,是做巧克力的原料。
大約3000年前,馬雅人就開始種植可可,當時馬雅貴族的日常享受就是:來杯熱可可。
台灣在1920年代的日本時期引進可可樹,當時日本急速西化,對巧克力的需求量高。1927年,森永製菓創辦人森永太一郎到台灣視察月餘,希望自給自足生產可可。1940年,明治公司也嘗試在台灣種植可可。最終因為氣候、運輸、技術等問題而失敗。
屏東縣這十年來,越來越多農莊投資可可樹,儘量無法大量生產,但品質屢獲國際肯定,還有巧克力咖哩、巧克力麵等特色料理。
大家如果有去南部,不妨去看看可可果本人。改天我們也想帶可可店長去看真正的可可😁
【可可碎粒可麗露】成分及產地
牛奶(光泉鮮乳)
細砂糖(台灣糖業)
雞蛋、蛋黃(台灣)
麵粉(台灣)
奶油(台灣)
蘭姆酒(台灣菸酒)
可可粉(馬來西亞)
可可豆碎粒(比利時)
咖啡粉(印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