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近一個月密集遇到客人的包裹逾期未取退貨,我跟老闆明白,包裹無論有沒有預先付款,每一趟寄出都有未取的風險。
99%的客人會及時取件,難免有1%忘記或突發狀況,導致可麗露放到截止日,按照超商的 S.O.P.必須退回給賣家。
而可麗露帶有脆殼的最佳賞味期只有7天。
通常從出貨、閒置在超商到退貨流程走完,一來一往是15至20天,可麗露新鮮、脆脆的口感早也沒了,退貨回來,也是進廚餘桶不再食用。
其實少少幾件未取包裹中,客人都屬不小心忙碌忘記,會聯繫我們重寄,甚至主動說要賠償。然而餐飲業薄利多銷,技術與工時最貴。同一筆訂單工作一旦延長,相對時薪就降低許多。我們取完退貨得重新整理包裹,抽換新的一批可麗露寄出。
你可能會想說:「為什麼要換可麗露,不原箱寄回就好呢?」 (這樣不是超快?)
我們吃過退貨回來的可麗露,看著保存小卡上早就過期 10天的手寫日期,除了殼不脆,一樣很好吃。
但品牌經營的每個抉擇岔路,不同的思維都有長遠的影響。常常老闆和我也會意見相左,板著臉溝通直到互有共識。
品檢嚴格的闆娘常說:「退貨包裹要開箱錄影,確認沒在物流撞壞、檢查ok再包裝寄出。」
闆娘身為訂單的窗口不免追問:「什麼時候可以排到新的可麗露重寄呢?」
負責製作的老闆:「好☹️ 今明兩天訂單比較滿,後天可以嗎?」說完忍不住嘆口氣。
:「好,我知道重做麻煩,但還是得做....。換新的可麗露是為了我們的品牌和商譽。客人總不可能花錢買變軟的可麗露吧...」
:「我也知道是為了商譽。」
:「可是明明不是我們的問題,每次重做都很像在懲罰我們。」
*
營業時間公事公辦,當下不帶表情默默聽過,但打烊後回想先生的這句話,對我而言十分扎心難受......。
身爲一起創業的伴侶,深知每一顆可麗露的製程都費時且不容易,自8年前認識先生以來,他一直是全心製作產品、心思細膩的人。
最初做可麗露送喜歡的人吃、再和心愛的人帶著這份心意做生意分享,做到說重話用懲罰描述,內心一定很不好受。
但我們都清楚,一家店長期的經營,本就不見得做正確的決定還保證心理舒服。
*
尤其遇到營業以來第一筆惡意棄單,內部前兩天有些低氣壓。憑證件領回白走一遭的包裹,箱子明顯被冷凍濕氣反覆摧殘,我為裡面的甜點感到不捨。
每箱包裹內每張出貨單,都會有手寫的小語。每樣甜點都吃得到老闆的踏實和用心。
消費者棄單退貨,若誤以為0元的金錢損失=0損失,實則只是把時間和食品的浪費丟給店家承擔。
身為店家很少分享的工作理念是:無論我們最近順不順利、心情是高或低,每一天逗可可仍堅持用餐飲提供幸福及滿足感,不只是好吃就行。
而夫妻一起創業,在角色交錯且交戰的這條路上,我們也一貫用鋼鐵原則互相督促,在每個往前進、做決定的當下都下點狠心,遠勝過心疼伴侶的取暖和放棄。
*
老闆說「懲罰」那句話刺在心上好幾天,直到有位寡言的熟客先生,在週五下班的時段來外帶富士山蛋糕,意外療癒了我們。
沒記錯的話,這是客人第一次買咕咕霍夫富士山蛋糕。
一如逗可可的日常,外帶點餐後現點現做,花3-5分鐘現打的鮮奶油,再用3-5分鐘裝飾,淋在外酥內鬆軟、山形的咕咕霍夫蛋糕上。
我們熟練執行每個細膩的步驟,完成外帶也不馬虎的盤飾,有草莓、有金箔點綴,奶油蛋糕的顏色變得溫暖又漂亮。接著小心翼翼用透明提盒裝好,再交給客人。
看到客人提著蛋糕,邊走邊拿高高看了好幾次,心裡有些意外的暖意。明明是陰雨灰暗的天氣,他步伐背影看起來開心又輕盈。
突然想到2018年剛過白色情人節的某一天,初次收到老闆做給我的覆盆子可麗露,上面有張「小心牙齒🦷」的字條,我的內心也是這麼明亮和雀躍。
*
謝謝熟客先生療癒了我們的週末,他看蛋糕的眼神發光,讓我們更加確信:做可麗露、開店經營、或生活的待人處事,只需專注為喜歡的人創造更多美好。
因為美好的心意會在心裡長長久久的扎根,像2018年那顆可麗露,回頭看已在我們心裡長成一棵結實累累的大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