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新鮮現烤的天使之鈴——可麗露,每日下午1點於逗可可店面出爐!
咬起來脆脆的,而且是倒著吃也很有趣!我們在可可麵糊中加入可可豆碎粒,「可可碎粒可麗露」是雙重可可饗宴,獻給愛吃咔滋咔滋巧克力口味的你!
*可麗露均以禮盒裝出貨,也可選擇「環保散裝」另有優惠!
全店,全店單筆滿$3,000免運
以優惠價加購商品 (最多 {{ addItemQuantity }} 件)
商品存貨不足,未能加入購物車
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
{{'products.quick_cart.out_of_number_hint'| translate}}
{{'product.preorder_limit.hint'| translate}}
每筆訂單限購 {{ product.max_order_quantity }} 件
現庫存只剩下 {{ quantityOfStock }} 件
【可可碎粒可麗露】
⭐️|用台灣食材做出源自法國的甜點|
可麗露(Canelé)發源於法國波爾多,因為外型的關係又被稱為「天使之鈴」。 據說可麗露最初是由波爾多的修道院修女所製成。
提到波爾多,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紅酒,紅酒在熟成的最後階段需要用大量蛋白來過濾雜質,可麗露是為了使用剩餘蛋黃所發明的甜點。
第一次看到可麗露可能會以為外層是巧克力,其實焦黑的外層是焦化的糖,成分很特別有一半以上是牛奶。吃起來外脆內軟,表皮帶有焦糖香氣和酥脆感,內餡彈牙並散發濃郁牛奶和蘭姆酒的香氣。
逗可可每天現烤出爐可麗露,內餡溫熱有點像布丁,是我們最愛的口感。如果當天沒吃完要「冷凍」保存,要吃的時候退冰5-10分鐘,內餡有點像冰淇淋。現烤和冷凍後的口感不同,各有支持者。
⭐️|一個可麗露的誕生|
1. 製作麵糊(時間40分鐘), 可麗露的材料簡單又天然。
2. 麵糊完成後不能馬上烤,必須冷藏8小時。
3. 烤前準備(時間30分鐘) ,每個銅模要各別上奶油及蜂蠟。
4. 烘烤(時間70-90分鐘) ,細心呵護讓可麗露乖乖長大。
5. 出爐及加餡(時間20分鐘)
6. 清潔保養(時間20分鐘)
可麗露顆顆皆辛苦,好吃的可麗露讓您們吃,烘烤的辛苦我們來就好😁
⭐️|可可碎粒可麗露|
「我們叫逗可可,是不是要有可可口味的可麗露?」
「已經有兩款擠巧克力餡(抹茶白巧、伯爵茶)的可麗露,再用可可+巧克力餡也太無聊。」
「還是類似杏仁碎片,在麵糊中加入可可豆碎粒,咬起來脆脆的,而且是倒著吃也很有趣。」
於是新口味「可可碎粒可麗露」就這樣誕生了。
可可樹上長出來的可可果,外型有點像木瓜,從中取出的可可豆經過發酵、曝曬、烘烤等製程而成為可可粉,是做巧克力的原料。大約3000年前,馬雅人就開始種植可可,當時馬雅貴族的日常享受就是:來杯熱可可。
台灣在1920年代的日本時代引進可可樹,當時日本急速西化,對巧克力的需求量高。1927年,森永製菓創辦人森永太一郎到台灣視察月餘,希望自給自足生產可可。1940年,明治公司也嘗試在台灣種植可可。最終因為氣候、運輸、技術等問題而失敗。
屏東縣這十年來,越來越多農莊投資可可樹,儘量無法大量生產,但品質屢獲國際肯定,還有巧克力咖哩、巧克力麵等特色料理。大家如果有去南部,不妨去看看可可果本人。
⭐️【可可碎粒可麗露】成份及產地
牛奶、細砂糖、雞蛋、麵粉、奶油、蘭姆酒(台灣)
可可粉(馬來西亞)、可可豆碎粒(比利時)
⭐️|包裝方式|
單顆密封。
⭐️|保存方式|
冷凍5天(不可冷藏),常溫退凍5-10分鐘後享用。